找到相关内容149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巨赞法师对吕澂先生心性问题学说的质疑

    色等清净;色等清净故,六度二十空真如法界乃至诸佛无上菩提清净。何以故?贪等清净与色等清净、六度等清净,无一无二分,无别无断故。”也是这个道理。似乎很难说它和“人心自性不与烦恼同类”的理解,属于同一个...注意的是,吕瀓对“心性”一语的理解和使用。他在不同场合所用“心性”一语,其意并不完全统一。有时他以为“心性”就指众生的本性、本质,此时他将其与“法性”、真如区分地很清楚。如其在《辩〈中边论〉要义》一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2667842.html
  •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

    真如法界等流而有。在世亲的净土思想里,净土的清净庄严是唯心所现的,并不是抽象的空理,而是空性真如在世间所显现的活动状态,亦即清净智慧的具体的流露——所谓 “法身等流”。   《往生论》中,“法身等流”的...的思想来说明这个世间本源甚至佛土本源的 “法身”即真如法界等流的思想。他说“真实智慧者、实相智慧也。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。无为法身者、法性身也。法性寂滅,故法身无相也。无相故能无不相,是故相好庄严即...

    宋立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5271310.html
  • 西方净土与唯心净土的对立、协调与融合发展

    形象(弥陀佛的“相”好庄严等),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情景(“境”)。这三者共同说明了西方世界的客观“有相”特征。在净土宗那里,“有相”并不是与虚幻、不真实、不究竟相联系,而是与无形无相的真如法界、佛性等...

    魏道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2878578.html
  • “信心铭”直解

    ldquo;虚明自照”了。   非思量处 识情难测   人们可得思量的,只限于常识的范围,若是法界的实相,岂能思量、测度?   真如法界 无他无自   真心无异故自他不二,自他不二故生佛...    一、禅是什么?   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。我们要研究信心铭,首先应该知道禅宗的特色和禅究竟是什么?否则信心铭就很不容易了解。   禅究竟是什么?通俗地说,禅是法界的实相,是生命的共相...

    耕云

    安祥禅|禅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547439743.html
  • 太虚大师思想及僧制建设研究

    。  第三级,法相、法性、真如是大乘不共法。  五乘共法的因缘生法,三乘共法的四谛三法印,大乘不共法的唯识法相、缘起性空、真如法界,为三级,大师又将此三级汇成三宗,一为法性空慧宗,二为法相唯识宗,三为...

    惟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4939709.html
  • 吕澄:禅宗(上)——唐代佛家六宗学说略述之三

    无事更有一任自然无为而为的用意。我们想,这里面也许夹杂着中国玄学思想的成分。关于这一点,在托名三祖僧璨所作的“信心铭”上表现得更清楚。此铭是韵文四言句,共一百四十六句。它标举真如法界(宇宙万法的当体)...如来禅为止观的最高层,契合于“如来藏心”(这在“楞伽经”里看成真如的异门)的攀缘如禅作它的阶梯,这样直截指示佛家实践的究竟和源头,便启发了当时讲究禅法的人去另辟途径。中国禅宗的思想即导源于此。禅宗所托始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0339950.html
  • 智者大师论成佛与做人

    卢舍那是报身。报身卢舍那如来,修因感果,名之为报。而报有自报和他报之分,前者即理智如如不二,他报却相好无尽。“卢舍那”意思是净满,诸惑尽净,众德悉圆,光明遍照,内以智光照真如法界,外以身光照应大机。...出世之人所追求的长者,佛教的理想圣人也须具“姓贵”这一德,即经历了过去无数劫的修行,功德圆满。如“佛从三世真如实际中生”,不是从今生一朝一夕的修行中来,因而有悠久、光辉的历史。(2)位高。世间之人要...

    高新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4644962.html
  • 熊十力之初期唯识观

    ,既不是种子,又不可说本有种即真如之显现,然则本有种与真如,究竟是何关系?有宗于此,既无所说明,此实其理论上之最不可通者……,由有宗学说之体系衡之,种子既是现界根源,而又于种果外,别说真如法界,则不得...者,了别义是唯识义,如如义是法相义;八者,理义是唯识义,事义是法相义;九者,流转真如、实相真如、唯识真如义是唯识义,安立真如、邪行真如、清净真如、正行真如义是法相义;十者,古阿毗达摩言境,多标三法,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146490.html
  • 存在论区分与二谛论———对海德格尔与大乘佛学的比较研究

    有”,是“有”的真理[3](P110)。这个“本无”,就类似于大乘佛教作为诸法实相的“空性”。大乘佛教,特别是中国的大乘佛教,还往往把“空”、“本无”当作“有”的本体,而认为一切都是从真如法界产生出来...,故知一切法皆空无生,于圣人是第一义谛名为实。”在大乘佛学中,二谛不仅是对世界的两种解释,而且是存在的两种意义。其中真谛就是存在的本然的真理,即所谓真如法性,它就是“空”或“空性”;俗谛是经验的存在物...

    吴学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851295.html
  • 唐密介绍

    莲花法界即身成佛与真如法界即身成佛,使即身成佛之道更为具体。  ⑥、尤其恢复唐密性宗法门,提出肉身显性法,使初学之人,有实性可觉,有适于自已根器之法门可循,还有确实而迅猛的进程可见,其法简单扼要,易于...识二大”、“唯照属见”、“详审属识”如此“识大”之用乃显,缘起更为明确。又在陈述“末那”的五步作用中,表明由本觉发展为意识的过程,由法界转成世界的过渡情况,补充《大乘起信论》之不足。更有《佛学极谈.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4552310.html